垃圾分類,是這些天魔都老百姓的議論焦點。
個人感覺,垃圾分類這個城市治理課題,其難度已經超過了曾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動拆遷。
如果說,巨大的利益糾葛,和動遷居民“不患多寡患不均”的心態(tài),讓動拆遷一度舉步維艱,最終靠整個行業(yè)“陽光透明”才解決問題。那么,垃圾分類涉及面更廣,與百姓生活更密切。無需諱言的是,疑問和異議更多。
尤其是從7月1日起,上海單位或個人混合投放垃圾可能遭遇罰款。這也就意味著,垃圾分類要充分地“說”,堅決地“做”。自然而言,對一些“為什么”,就很有必要,談一下個人看法。
1
為什么沒有“不參與”的自由?
一些老百姓表示,對垃圾分類,自己不反對,但也不參與。
我想,這樣大概是不行的。因為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垃圾分類是一種制度安排。國家發(fā)改委、住建部發(fā)布過《實施方案》,上海通過了《管理條例》,垃圾分類相關條例,已經是地方性法規(guī)。
所以,過了7月1日,垃圾分類已經是“必須分”的義務,而不是一種“是否應該參與”的選擇。人選擇了社會,就要接受集體性的安排。上海這座城市,不允許闖紅燈,不允許當“老賴”,不允許當破壞公物……這些,都是制度安排。如今,垃圾分類也成了一種制度安排,違反就要受到處罰。
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2
為什么不能像以前那樣
專門有人在后端分揀垃圾?
有的老百姓問,以前垃圾混丟,后端有人專門分揀,效率更高。為什么如今要把這種后端的工作,放到前端來做?
這個問題很值得探究,因為涉及到社會分工。社會是講究精細化運作的。哪個手段性價比高,就偏向哪個手段。比如,有人踩臟了路面,不會被罰“清潔費”,因為在制度安排中,對“踩臟路面”這樣的事情,不必“一事一議”。而是在老百姓繳納的稅賦之中,用一部分來購買清潔服務,這樣效率更高。
以前,垃圾分類也是這么處理的。但是,現(xiàn)在沒法繼續(xù)這么做,原因也很簡單——生態(tài)文明的大道理先不說,如今垃圾分類的成本越來越高。據(jù)說,一戶家庭每年生活垃圾的后端處理成本,是500、600元。長此以往,整個社會無法承擔。轉嫁到老百姓頭上,顯然大多數(shù)人也不愿意承擔。
當然了,垃圾分類不能只算經濟賬。對全社會而言,這是一種生態(tài)理念的參與。你在家中做到了垃圾分類,那么大概率,你就會避免過度包裝,你會支持吃飯后“打包”,你出去旅游會更保護環(huán)境,你的孩子會更注重生態(tài)文明……
3
為什么垃圾分類門類這么多
搞得這么復雜?
有的老百姓會說,垃圾分類太復雜了,什么干垃圾、濕垃圾的,實在是搞不明白。
太復雜,這是老百姓對上海垃圾分類“吐槽”的點之一。這當中牽扯到標準問題,當然,更牽涉到的,是一種心態(tài)。
垃圾分類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用了27年,德國用了40年,才做到垃圾分類的“全民共識”。
上海要用多少年? 5年算短的吧。如果把“馬上要弄懂”這種心態(tài),調試為“5年之內搞明白”,這樣會不會少很多焦慮?其實,研究垃圾分類,就是對生態(tài)文明的一種參與。
當然了,我覺得在讓老百姓“更容易了解”方面,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昨天有一張錯誤的垃圾分類圖,在朋友圈刷屏。
晚上,上海市市容綠化局馬上出了一張正確的垃圾分類圖。
從我的個人感受,官方的垃圾分類圖,雖然內容正確,但不太簡潔,理解起來還是有些繞,還有改進的空間。
4
為什么垃圾分類要“定時定點”?
垃圾怎么分,這是一個“槽點”。垃圾怎么丟,這也成了不少老百姓有異議的地方。很多人說,小區(qū)采取了“定時定點”的丟垃圾方法,996員工湊不上,有的垃圾點太遠,不方便。
我覺得,“定時定點”的初衷,肯定不是難為居民,而是為了確保垃圾分類的效果。一方面,要定時運輸,另一方面,如果不“定時定點”,很難制止垃圾混丟,反而對那些堅持垃圾分類的家庭,是一種不公平。
關鍵在于,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看待“定時定點”。你覺得垃圾點太遠,還有很多居民覺得,垃圾桶就在居民樓前,實在是太近了。這是一種眾口難調。有的時候,眾口難調的事情,也只能先做起來。
至于996,我想,一方面,對一些確實工作繁忙的996,居委、物業(yè)、企業(yè),應當有一些性價比高的照顧辦法,比如初期可以讓志愿者上門等,或設置垃圾臨時集中點,再由志愿者分類等。另一方面,似乎也不能太矯情,上海有那么多連丟垃圾都沒空的996?退一萬步說,在上海996,總要遵守上海的制度安排吧。
上面這段話,有點得罪人。居委會和小區(qū)物業(yè),應當起到更大的協(xié)調配合作用。盡管,我知道你們已經很忙很忙了。
5
我們辛辛苦苦垃圾分類
為什么垃圾車是一股腦兒地裝走?
在所有的居民意見中,這是最聚焦的。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投放、收集、運送、處理各個環(huán)節(jié),不能有疏漏,否則就是“白忙活”。垃圾分類喊了這么多年,一直雷聲大雨點小,落實不下去,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據(jù)我了解,上海為了垃圾分類,做了相當大的工作,尤其是在分類收集、運送這一塊,花了大功夫。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就會萬無一失,就不會有問題。怎么辦呢?我想,很簡單。有這么多老百姓監(jiān)督,7月1日之后,垃圾車也就成了“眾矢之的”。垃圾混丟要罰款,垃圾混裝、混運,當然要罰得更重。這樣,才能讓老百姓真心誠意,堅持垃圾分類。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奥浼t”要變成“春泥”,需要的是每一個人的努力。
6
以上所述,都是個人觀點。
說到底,垃圾分類是一種文明。看似多花了時間,多花了精力,其實從長遠來看,是養(yǎng)成一種文明的習慣。
事情再難,總有一個開頭??吹秸嬉蛩?,事情就容易推進。瞄準負面因素,則一事無成。上海的人均GDP,已經超過2萬美元。上海的文明水準,也應該像經濟發(fā)展曲線一樣,不斷迎頭向上吧。
從垃圾分類做起。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