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個成語叫“炊煙裊裊”,有首歌曲叫《又見炊煙》,詩詞中有更多的炊煙:“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處處柴門掩半邊,鶯啼綠樹隔炊煙”“雨后千山凈,炊煙處處新”等。曾經(jīng)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變遷,炊煙已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在逐漸退出我們的生活。
當你的生活中已“不見炊煙”,你有何感想與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題
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重點考查學生全面理解材料,深層探究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題目以小見大,引導考生通過“不見炊煙”這樣一個小小的生活現(xiàn)象,學會觀察生活,體悟生活。雖然生活中已“不見炊煙”,但在古詩和文學作品中卻屢見炊煙;雖然生活中已“不見炊煙”,但生活中的我們并不是變得不食人間煙火,生活只是變得有“炊”而無“煙”,考生還是有話說的。考生在寫作時,需要弄清題目設置的思維指向,有針對性寫作,方可有的放矢。
切題立意:
1.炊煙與回憶已逝,未來和時代同新。
2.炊煙不在,詩意永存。
3.炊煙已不見,世界共發(fā)展。
4.綠水青山,有“炊”無“煙”。
5.“不見炊煙”生活亦然有詩意……
6.不見炊煙,但見美麗中國。
7.炊煙的消失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
范文:
炊煙與回憶已逝,未來和時代同新
炊煙是一代人的回憶,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它曾遍布于家家戶戶里,也曾出現(xiàn)在詩詞歌曲中。而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變遷,我們的生活中卻已“不見炊煙”。
炊煙與回憶已逝,但未來和時代同新。
當人們邁步進新時代,當小漁村建起高樓大廈,當中國傲然站立在世界東方,我們在感慨“不見炊煙”的同時也期待著嶄新的未來。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蛟龍”八海,“嫦娥”奔月,再到“祝融”探火,“天問”問天,中國迅速發(fā)展起來。我們在感慨“不見炊煙”的同時,也在享受著現(xiàn)代生活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當“處處柴門掩半邊,鶯啼綠樹隔炊煙”“雨后千山凈,炊煙處處新”的場景只是課本上的字句時,我們雖有遺憾與不舍,但終究釋然。我們走出了那個一直封閉著我們的“世外桃源”,擺脫了那個貧窮落后的時代。如今的中國從2008年的“北京歡迎您”到“一起向未來”的時光里飛速成長,擁有了世界上第一個“雙奧之城”,讓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
從古至今,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的又何止是“炊煙”。
當年君王用來召集部下的烽煙,如今已變成了智能手機、電腦視頻;當年笨重又不易儲存的竹簡,如今已變成了移動硬盤、云盤;當年微弱的燭火,如今已變成了太陽能電池板……如今的炊煙在我們的記憶里逐漸遠去時,如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隆隆機聲取代了手工工場扎扎的機聲,人們也曾說嘆舊日寧靜的莊園不再;當民國的幕場謝下,臺上咿呀的戲子與老生倍顯落寞,那些聽戲的老人嘆惜京劇消弭;炊煙曾經(jīng)在中國成為農耕文明的象征,在中國人的心頭朵裊裊升起了千余年,而今卻“不見炊煙”,固然有幾許落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變遷,炊煙的消逝是一種必然。
炊煙與回憶已逝,未來和時代同新。
當我們背上行囊,離開家鄉(xiāng),在大城市里尋找自己的歸宿時,是否會因“不見炊煙”而心生落寞?歲月流浙里,過去與現(xiàn)在傳承,新與日不斷更迭。時代在發(fā)展,炊煙就離我們越來越遠。當我們站在華堂頂廈,是否在記憶中尋覓消逝的炊煙?我們又是否看見一個全新的時代出現(xiàn)在眼前:更好的生活,更美的風景,更加便利的出行,更加清新的空氣,更加寬敞的居住環(huán)境,從物質上更加舒適的享受到精神上更加愜意的感覺。
未來已來,你來不來?
站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我們“不見炊煙”,卻看得見新時代的美好。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讓我們攜手共建生態(tài)中國、美麗中國。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