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曾明確提出繪畫要“致廣大,盡精微”,即在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首先要從整體入手,觀察繪畫對象,進而抓住其精神實質、內在特點,在此基礎上對細節(jié)進行概括和取舍,從而造就既有廣大意境又有精微細節(jié)的畫面。
徐先生對繪畫的要求既在藝術領域給我們帶來啟發(fā),也在其他社會生活領域給我們以啟示。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的思考與感悟。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題
本題屬于名言啟示類新材料作文題,命題思路類似于2021年全國乙卷作文題,題目有限制有開放,既考查考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其思辨能力。材料基于著名畫家徐悲鴻的藝術主張——“致廣大、盡精微”,要求考生聯(lián)系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寫一篇文章?!皬V大”與“精微”是二元關系,看似相對,實則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考生厘清概念內涵后,需要進行延展性理解,要把這一藝術主張拓展到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并探究其對于社會生活的啟示意義。讓考生聯(lián)系社會生活領域中的“廣大”與“精微”既是開放寫作,也是價值觀的考查。
切題立意:
1.“致廣大而盡精微”,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2.胸懷大局,著眼精微。
3.盡其“精微”,方能致“廣大”之境。
4.致廣大格局,盡精微之力。
范文:
盡精微之力,致廣大之境
《中庸》語曰:“致廣大而盡精微”,意為達到寬廣博大的境界同時又深入到細微之處,這一種極高明的和諧正是中庸的內在追求和目標境界。其中蘊涵了廣與深、面與點、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等諸多辯證關系。徐悲鴻將它奉為繪畫之主張,也盡顯其在藝術領域的深度思考與卓越追求。
藝術講究面的鋪展與創(chuàng)造,也講究點的渲染與突出。
徐悲鴻先生所說整體構圖的前提是以全局的視角觀察對象,捕捉其精神實質與內在特點,以求協(xié)調布局。在此基礎上,再對細節(jié)與局部進行概括取舍,故增與減、留與刪,皆是繪者匠心所在。正如千山鳥藏,萬徑無蹤,寒江之上,釣叟卓然獨立,闊遠而蒼茫的天地之間,仿佛遺世的圣賢,清冷而孤絕。這正是整體意境之“廣大”與局部雕琢之“精微”的極佳證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五米多的宏大畫卷再現(xiàn)了北宋汴京的富庶與繁華,而畫面中的車船人馬、河橋樓宇則形態(tài)各異,描摹入微。故而“致廣大”,應是對宏大、廣博、長遠的整體追求,而“盡精微”應是對細微、細節(jié)、細處的局部關注。
不只是藝術領域,修身治國等方面也無不需要“廣大”與“精微”的智慧。
修身立人,成功有方,積精微之力,方可致廣大之境。
立意高遠,還需跬步丈量,未來可期,尚得雙手耕耘。個人之成長,要布人生之局,更要助力祖國發(fā)展之棋局。青年當把握成長機遇,以不凡格局和胸懷,從眼前著手,從腳下出發(fā),以精微之力,成就人生大境界。樊錦詩一生苦守千年敦煌,葉嘉瑩一心只屬中華詩詞,他們默默耕耘,日復一日,把每一分精微之力注入熱愛與責任,黃沙沒有模糊她的容顏,歲月也不曾嘲笑她的癡念,他們憑一人之力,使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廣大境界。今日你我,亦應重精微之處,習總書記年輕時便已把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生活中的細節(jié),一旦成為習慣,將影響深遠。
治國理政,成事有道,既要登高望遠,又要積微成著。
胸懷大局,我們方能在國家發(fā)展的大路上有闊步的士氣;落細落實,我們方能腳踏實地一路生花。遙想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志站在荷樹下,視線早已遠及全中國、全世界,這是廣闊的襟懷,更是宏偉的目標,是理想,更是方向。而今天“找準關鍵點,牽住‘牛鼻子’”的理念更是對關鍵與細節(jié)的準確把握。對此,習總書記還有更生動深刻的闡述:“我們既要大處著眼,學習曹沖稱象,善于把本地區(qū)、本部門的工作這頭‘象’,置于構建和諧社會全局這條‘大船’上來定位和謀劃,同時,又要小處著手,學習庖丁解牛,善于抓關鍵環(huán)節(jié),抓好落實?!辈齑缶?、觀大勢,又要精益求精、穩(wěn)扎穩(wěn)打,所謂“盡小者大,慎微者著”。
“致廣大而盡精微”,啟示我們既要有遠大的格局,統(tǒng)籌的規(guī)劃,又要有局部的落實與關鍵的推動,發(fā)揮精微之力的基礎性作用,才可實現(xiàn)致廣大境界的宏闊目標。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