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你對漫畫《謊話的產(chǎn)生》的理解,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解析:
漫畫作文的實質(zhì)還是材料作文,只不過所給材料是漫畫,而不是文字罷了。漫畫與文字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表現(xiàn)方式不同:漫畫以線條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直觀形象,但其表達的意思和主旨比較含蓄,因此審題的難度更大。但只要看懂了漫畫,可以說寫漫畫作文跟材料作文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這組漫畫由四幅組成,構(gòu)成了敘事性的連環(huán)畫。第一二兩幅和第三四兩幅各為一個故事,均分別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第一幅畫的是孩子打破了茶杯,母親指著地上的碎片問:“茶杯是誰打破的?”孩子實話實說:“是我不小心……”這是“因”;第二幅畫的是母親怒不可遏。不等孩子說完,便一巴掌扇過去,打得孩子眼冒金星,這是“果”——第一個故事講的是孩子因說實話而挨打。第三幅畫是另一次孩子打破了飯碗,母親追查“肇事者”,孩子回答中“是”字后面的省略號余味無窮,它告訴我們,孩子遲疑不決,是說謊話,還是說實話呢?孩子本來是要說實話的,但想到上次因說實話而挨打的經(jīng)歷,有些不寒而栗,于是指著在一旁睡覺的貓說“是貓打的”,這是“因”;第四幅畫的是母親揮舞著雞毛撣子向無辜的貓打去,貓落荒而逃,孩子趁機逃之夭夭,一邊走還一邊心有余悸地回頭觀望,擔(dān)心母親參破天機。這是“果”……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孩子因講謊話而嘗到甜頭。兩個故事一起又組成了對比關(guān)系,形象地說明“棍棒教育”的危害。
范文:
棍棒之下出人才?
有這樣一組漫畫,畫的是一個小孩第一次打破茶杯,坦誠承認錯誤后竟吃了皮肉之苦,以致第二次打破碗后再也沒有勇氣承認,謊話禁不住脫口而出。漫畫的取材很常見,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然而,它卻又非同尋常:它有一個震撼人心、發(fā)人深思的標題:“謊話的產(chǎn)生”。
大概沒有人敢說自己從未說過謊,卻從來沒有人去探求為什么會說謊。封建時代中被奉為法寶的“棍棒下面出好人”“不打不成器”之類的育人教條,并沒有隨著封建王朝的滅亡而失去“市場”。其結(jié)果究竟如何呢?“棍棒”之下“好人”沒出多少,問題倒是出了一堆,兒童說謊便是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之一。
最近,報紙上登載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中學(xué)生因不堪父母的高壓教育,造成對父母極度厭惡,精神極度緊張,最后失去理智,趁父母熟睡時,持刀沖入父母臥室,瘋狂地砍向生母……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悲劇,血淋淋的事實帶給我們更多的卻是震撼與沉思——棍棒之下真的能出好人出人才嗎?
我們都不是圣賢,沒有人敢保證自己從不犯錯。我們不僅怕挨打,而且還要維護自己脆弱的幼稚可笑的尊嚴。于是,為了避免挨打,我們學(xué)會了撒謊;為了避免懲罰,我們學(xué)會了抄襲作業(yè);為了避免“老筍子炒肉”大餐,我們學(xué)會了涂改成績冊……我們“學(xué)會”的太多,就算我們明知不對,有時卻不得不去做,真是不愿為而為之啊!我們一方面聽著師長“誠實做人”的諄諄教導(dǎo),一方面又慚愧地干著欺騙說謊的“勾當”,這是否是一個更大的悲劇呢?
我們衷心地感謝師長們的一番好心,我們更理解“望子成龍、望女成風(fēng)”的心情??墒俏覀儾恍枰靼簦驗槟菢又粫斐赡娣葱睦?。會促使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需要的是春風(fēng)化雨、潛移默化。我們需要的是勸慰、溝通,是說理!我們需要得到師長的愛心,我們呼喚說服教育,以理服人!
“棍棒之下”不一定會“出好人”、出人才。打了也不一定成器,這就是該組漫畫給我們的啟示。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任何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