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60 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知識是人類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這種探索結果也就是前人經(jīng)驗的總結。目前,人們主要通過書本、互聯(lián)網(wǎng)和數(shù)據(jù)庫等多種載體學習有關宇宙萬物的知識。而蘇軾在《石鐘山記》里發(fā)出“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感慨。那么,獲取知識的路徑一定也是“目見耳聞”嗎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解析;
材料開篇對知識進行定義,指出知識是人類對物質與精神世界探索的成果總和,是前人經(jīng)驗的沉淀,人們現(xiàn)今多借助書本、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庫等學習知識。隨后引用蘇軾《石鐘山記》中“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句話,拋出關鍵問題:獲取知識的路徑是否一定得“目見耳聞”。
肯定“目見耳聞”的重要性。親身觀察、體驗能讓人對知識有更直觀、深刻的理解。如科學家實地考察地質地貌、生物習性,藝術家深入生活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他們通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捕捉到書本外鮮活的知識,彌補間接經(jīng)驗的不足,讓知識更立體真實。
闡述間接獲取知識的不可替代。書本、網(wǎng)絡承載的知識歷經(jīng)歲月篩選、匯聚多人智慧,高效且系統(tǒng)。學生通過課本學習基礎學科知識,科研人員參考前沿學術論文追蹤研究動態(tài),在有限時間精力下,這種間接方式能快速積累大量信息,搭建知識框架。
倡導二者結合。既要汲取間接知識拓寬廣度,又要適時投身實踐,用 “目見耳聞” 檢驗、深化知識。比如學習歷史,書本給予史實脈絡,實地參觀博物館、古跡則讓歷史鮮活起來;學習工程技術,理論學習后通過實驗、實習將知識落地。
范文:
目見耳聞與格物致知
蘇軾于《石鐘山記》中所發(fā)“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之問,如黃鐘大呂,振聾發(fā)聵,引人深思獲取知識之徑。誠然,目見耳聞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然而知識的獲取,絕非僅囿于“目見耳聞”這一途。
目見耳聞,是知識獲取的基石。親至廬山,方能目睹“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山勢,從而對自然之鬼斧神工有直觀認知;親耳聽聞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琵琶妙音,才可真切體會音樂的魅力與情感的交融。古往今來,無數(shù)賢能雅士在目見耳聞中積累學識,司馬遷壯游山河,方有《史記》中對各地風土人情、歷史遺跡的精準描?。会B道元親履山川,才成就《水經(jīng)注》對水系風貌的詳盡記載。目見耳聞,讓我們得以觸摸世界的真實紋理,感受事物的表象特征,為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了豐富且鮮活的素材,是我們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引領我們踏入知識的廣袤天地。
然而,若僅依賴目見耳聞,知識的疆域將變得狹隘逼仄。在科技昌明之今日,宇宙之浩瀚,微觀世界之精妙,諸多知識已遠超目力所及、耳力所聞之范疇。且看量子力學中那神秘莫測的“薛定諤的貓”,在宏觀世界的經(jīng)驗與感知下難以理解;再如黑洞理論,其深邃內涵無法憑借簡單的目見耳聞去把握。若一味執(zhí)著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人類恐將在知識的進階之途舉步維艱,被囚于感官的有限牢籠,無法突破表象,觸及深層次的真理之光。
故而,在目見耳聞之外,我們需憑借理性思考與邏輯推斷為知識的羽翼添力。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常見現(xiàn)象出發(fā),憑借深刻的理性思索,探究出萬有引力定律,突破了感官觀察的局限,揭示出隱藏在自然背后的普遍規(guī)律;愛因斯坦憑借天馬行空卻又嚴謹縝密的思維實驗,提出相對論,重塑了人類對時空的認知架構。理性思維宛如一座橋梁,使我們能夠跨越目見耳聞的淺灘,抵達未知知識的彼岸;又似一盞明燈,照亮了被感官迷霧遮蔽的真理之路,讓我們在追求知識的征程中,得以突破表象的迷障,挖掘事物的內在本質,構建更為深邃、完備的知識大廈。
同時,間接經(jīng)驗亦是知識獲取的重要通途。我們無法人人皆如徐霞客般遍訪名山大川,但通過閱讀《徐霞客游記》,能領略各地的綺麗風光與地質奇觀;無法親歷歷史的風云變幻,但憑借研讀史書典籍,能知曉王朝的興衰更替、人物的榮辱沉浮。書本知識、他人的研究成果與經(jīng)驗傳承,極大地拓寬了我們知識的視野,讓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更為廣袤的知識原野,使知識的傳承與發(fā)展成為可能,如點點繁星匯聚,勾勒出人類智慧的浩瀚星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實踐可深化知識;“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間接經(jīng)驗能拓寬視野。知識獲取之路,應是目見耳聞、理性思考、間接經(jīng)驗有機融合的康莊大道。唯有如此,我們方能在知識的海洋中乘風破浪,在智慧的蒼穹下自由翱翔,不斷拓展人類認知的邊界,向著真理的熠熠光輝奮勇前行,書寫屬于人類探索求知的壯麗華章。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