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寫作。(60分)
盧梭認為,憐憫是人類的天性,人們對他人抱有持久的憐憫,僅僅是因為天性嗎?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牽強的憐憫天性論
持久的憐憫,自然不排除有天性存在,比如虎毒不食子的母性,但憐憫二字前的幾個點,卻不只是天性使然,更是教養(yǎng)的芬芳。
首先,是“對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超脫于利己的利他式憐憫,這自古就謂之仁人之心,惻隱之心。我們憐憫自己,憐憫自己的孩子嚴格來說還是出于天性使然,因為“是自己的”,然毀家紓難,捐軀赴國是高級憐憫,是著眼于蒼生之救水火。革命家的例子不多說,有三個醫(yī)生讓我們難以忘懷,一是吹哨人李文亮,頂著眾所周知的壓力說出大膽的猜測的真相的方向,堪稱為他人抱薪;二是放下入學考試而臨時拯救急病者的林巧稚,在考學機會和救人時機的二難選擇中毫不猶豫地站到了生命至上的一邊;三是魯迅,放棄了繼續(xù)向藤野嚴九郎深造的機會,轉行醫(yī)國民的魂魄。三者的高級憐憫,背后站的都是“犧牲”,而不僅是“我有余分你一點”的付出,嚴格來說,富裕者做慈善不叫憐憫。
其次,是“抱有”。抱有同情和抱有憐憫不一樣,上文說過,憐憫需要犧牲、大代價的付出,悲天憫人一貫輔之以垂泣的面容。各行各業(yè)的表情包里并無笑意。如阿炳的音樂,傳遞的憐憫是對舊社會苦難的寫照,卡爾維諾與伯爾的文字,以輕逸的筆觸抒寫沉重的現實,照進了工業(yè)文明的燈下黑,將小人物的不易與對其憐憫以輕描淡寫呈現,同《小步舞》一樣,他們的憐憫,都在工業(yè)文明時代高樓大廈下不經意角落中抱有。這種憐憫,有鋪陳敘史的畫卷感,如同杜甫詩作的再現,其所稱“抱有”,并非針對某一個人一件事,恰是作為聯(lián)結過去群像和當下時代的綜評訴說
再次,是“持久”,同情是點時間,而憐憫是線概念,沒有受過高等文化熏陶和系統(tǒng)文史知識培養(yǎng)的人,所謂憐憫,嚴格來說還是天性使然,至多是同情什么、對影像照片呈現的慘絕人寰嘖嘖、覺得什么什么慘兮兮的樣子可憐。真正的憐憫是自發(fā)的心緒,是曹雪芹將滿腔不公的悲憤賦予林黛玉的靈魂,穿越千年,也同如今悲天憫人的作品一樣,傳遞一種生存哲學。最后,才升華到具有普世價值的憐憫,這獨立于語言學意義,而上升到社會學高度。
盧梭的話,至多對了一小部分,很多人厭棄盧梭送走了五個孩子的虛偽,認為他更愛抽象的人,不適合我們東方。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更多地注入實用主義——是愛具體的每個人,是“對他人”作為目標的精準扶貧、掛牌督辦,是“抱有”一個整體的全面小康、擺脫貧困,更是“持久”呈不可逆的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升級。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